你认识佛教吗

结缘助印    2020-01-27 21:27:50    编辑:admin    阅读:
序言”部分,它一开头就声明“这是一本按照南传上部佛教传统观点来编写的佛教入门书。”并且告知读者其发源地、传播方式、流行地区,与“大乘佛教”,即“北传佛教”、及“藏传佛教”的区分差异:
 
“上部座佛教,佛教中最古老的流派,因其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、缅甸等地,故又称“南传佛教。”现今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、缅甸、泰国、柬埔寨、老挝等南亚、东南亚等国家,以及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、德宏等地区。 
......” 
 
对于佛教“三皈依”中“三宝”,即皈依的佛、法、僧的破迷开悟、立正破邪的解释: 
 
“根据上部座佛教: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、有求必应的神,也不是无处不在、无所不能的救世主。佛陀是一位智慧德行圆满的觉悟者,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。 
 
佛法是佛陀所指导的法,是断除烦恼、断尽诸苦的方法。后世将这些教导记录成文,即成了佛经。犹如一个病人拿到了药方,唯有去抓药、吃药才能治病;只知道捧着药方读诵却不吃药,疾病一辈子也别想痊愈。同样的,将经典奉为能免祸降福的灵丹妙药、了脱生死的地真言神咒,却不肯依教奉行、依经实践,烦恼也永远不可能被断除! 
 
僧人是实践与传承佛陀教法的弟子,必须履行研习三藏、守持戒律、勤修止观的义务(自利)、肩负着传续正法、劝导世人、教化社群的职责(利他)。僧人以其清静的戒行、大众的心灵导师和道德楷模而应受到社会的恭敬与尊重。僧人不是祭司、神汉,不是沟通神与人之间的中介,更不是逃避现实、不学无术、饱食终日的社会寄生虫!假如一名南传比库(即仔佛陀的教法中出家并达上的男子)吹嘘能替人灭罪除灾、消灾延寿、超度亡灵,那只是自欺欺人的伎俩。假如比库依靠祭祀、念咒、算命、看相、占卜、驱邪等手段骗取信众的钱财,被视为堕落、可耻的邪命(不正当的谋生方式)。” 
 
说得真好啊!说得真妙啊! 
在宣化上人讲解的《楞严经浅释》中:佛,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了,你们常说,我信佛教,我学佛法,但是,这个“佛”字是印度语,叫“佛陀耶”,中国人喜欢简略,便把“陀耶”两个字删去了,只用一个“佛”字,以致一般人以为“佛”字就是中文翻译,其实这只不过是音译。“佛”字译为中文就是“觉”,而且这种觉悟的“觉”不只一种含义,而且是三种:“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。” 
 至于什么叫“自觉”、“觉他”、“觉行圆满”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宣化上人讲解的《楞严经浅释》中找到,此处我就不偏题太远了! 
 对于皈依三宝(佛法僧),某一天,在听净空法师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时,突然我个人有了一个分别念, “佛法僧”与“信解行证”、以及“用“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。”有如下对应关系: 
 “自归依佛,当愿众生,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。”即为“信”,也是“自觉”; 
 “自归依法,当愿众生,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。”即为“解”,也是“自觉”; 
 “自归依僧,当愿众生,统理大众,一切无碍,和南圣众。”即为“行”,也是“觉他”。 
“信解行”之后是“证”;“自觉、觉他”之后是“觉行圆满”。 
真有《道德经》中“此二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”的味道! 
 
虽然,作者开门见山地说,“这是一本按照南传上部佛教传统观点来编写的佛教入门书”;但是,他也补充说明道,“当然,对本书中的所有观点,相信拥有正信与智慧的北传大乘僧俗弟子一样可以接受。只要抛开后期混杂进佛教中的人为因素,以及宗派的门户偏见,确实没有所谓的南传北传、大乘小乘,佛教只有一种——佛陀的教导!” 
弘一大师有作文《佛法宗派大概》,原文如下(弘一大师,语言优美,言简意赅,原搬照抄): 
原来佛法之目的,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。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,而在此途径上,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。 
佛法在印度古代时,小乘有各种部执,大乘虽亦分“空”“有”二派,但未别立许多门户。吾国自东汉以后,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,并加以融化光大,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,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。至隋唐时,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。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。 
一、律宗 又名南山宗(省略……) 
二、俱舍宗(省略……) 
三、成实宗(省略……) 
四、三论宗 又名性宗 又名空宗(省略……) 
五、法相宗 又名慈恩宗 又名有宗(省略……) 
六、天台宗 又名法华宗(省略……) 
七、华严宗 又名贤首宗(省略……) 
八、禅宗 
梁武帝时,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。斯宗虽不立文字,直明实相之理体。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,以弘教法。如金刚、楞伽二经,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。 
唐宋时甚盛,今衰。 
九、密宗 又名真言宗 
唐玄宗时,由印度善无畏三藏、金刚智三藏先后传入此土。斯宗以《大日经》、《金刚顶经》、《苏悉地经》三部为正所依。 
元后即衰,近年再兴,甚盛。 
在大乘各宗中,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,修持最为真切。常人未尝穷研,辄轻肆毁谤,至堪痛叹。余于十数年前,惟阅密宗仪轨,亦尝轻致疑议。以后阅大日经疏,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,因痛自忏悔。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,应先习经教,则可无诸疑惑矣。 
十、净土宗 
始于晋慧远大师,依无量寿经、观无量寿佛经、阿弥陀经而立。三根普被,甚为简易,极契末法时机。明季时,此宗大盛。至于近世,尤为兴盛,超出各宗之上。 
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。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。 
就此十宗中,有小乘、大乘之别。而大乘之中,复有种种不同。吾人于此,万不可固执成见,而妄生分别。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,无有可说,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。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,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。因众生习染有浅深,觉悟有先后。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,以适应之。譬如世间患病者,其病症千差万别,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,其价值亦低昂不等。不得仅尊其贵价者,而废其他廉价者。所谓药无贵贱,愈病者良。佛法亦尔,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,能契机者,即是无上妙法也。故法门虽多,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,斯为善矣。 
(完) 
顶礼弘一大师!不愧是大才子中的大才子! 
有出格见地,方有千古品格;有千古品格,方有超方学问;有超方学问,方有盖世文章。——小女子借用弘一大师话来夸弘一大师,哈哈! 
 
此外,说到“宗派”,我还想到宣化上人在《严楞经浅释》中说阐述“宗绪通别”时说:“宗崇曰’宗’,乃‘崇尚’之意,宗之所归即是‘趣’。佛法所说的教法,有权乘、实乘之分,权为短暂,实属永恒,权乘的法门多谈因果,如二乘的人之专说因果,则因是宗,果是趣了;而实乘方面乃讲悟人,则悟便是宗,入即是趣了。” 
以我这个凡夫的分别心来理解“宗崇曰’宗’,乃‘崇尚’之意”,即禅宗、密宗、净土宗便是提倡的切入点和遵崇的修行方法不同而已(其它的我就不废话了)。 
 
至于“什么是佛教”,或者说“佛教是什么”,迷信?宗教?文化?科学?哲学?教育?这个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阐述清楚的。本书作者也说“佛陀的教法博大精深,本书只是管窥蠡测,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清楚,……希望本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,…..” 
在此,我倒是很乐意推荐看过的少许文章、书籍给具有强烈求知欲的XXX、YYY、ZZZ们来正确认识佛教、佛法: 
1、《佛法十疑略释》 弘一法师 
2、《切莫误解佛教》 弘一法师 
3、《正见》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 
4、《虚云大师答蒋介石:佛法如何看待唯物主义与唯心论?》 
5、(相信还有很多,只是我还没看) 
 
至于佛陀是人还是神?是人。佛法其实是“无神论”,虽然佛法有“天神”的称呼,但是,也可以称为“天人”,(对于,鬼,也可以成为鬼人,电视上的鬼,不都是按人的形象塑造的吗?)而且,人和神、鬼之间不是不可逾越的,而是连续不断的生命意识存在不同外在形式的“身体”。并不像基督教义那样,神就是神,人就是人,人要通过神来拯救。虽然,我不清楚基督教里的“神”到底指的是什么,仅仅是一个父权、神权的形象,同时又饱含真理、善、爱之类。 
 
至于“佛陀教导的是什么?”,个人认为这才是真正重要的,至少比佛教是什么,佛陀是什么重要。 
佛法是什么?“法,是关于生命的真理,佛教叫做圣谛。圣, 意为神圣的、尊贵的、圣者的;谛,意为真谛、真理、真实。”: 
当年,悉达多在菩提树下,到底证悟了什么?(注意是证悟,不是推理,不同于现代哲学家是用思维推理、提出一种理论。言外之意,哲学是一种推测,需要证明;而佛法不是一种理论,而是阐述实相,即真相、真理,也不是什么“信仰”,当然,信不信,由你决定。) 
佛法的精髓到底是什么? 
“四圣谛”: 
1. 苦圣谛——关于生命具有不圆满性质的真理; 
2.集圣谛——关于导致生命之因的真理; 
3.灭圣谛——关于烦恼的完全断除、生命的彻底解脱的真理; 
4.道圣谛——关于导致断除烦恼、解脱生死的方法的真理。 
此后,书本的内容主要围绕“四圣谛”展开,主论人类之共同大敌:烦恼。介绍了息灭、去除烦恼一个法门,即方法:“实用调心法” 。最后,是下篇“佛陀如是说”,即许多小篇佛经。 
也深了(快11点了),虽然脑袋有点混乱了,但是还是要唠叨几段: 
佛法,强调的是亲自体验和亲身体验。 
“信,解,行,证”,信为门,你若不信,你不会想去理解,更不会去行动,就枉论证明。 
简而喻之,你想去超市购物,可是你不知道哪里有超市,或者不知道怎么去。佛陀告知你说,他知道哪里有超市,也知道怎么走,还跟你具体详说如何走,先直走,再右拐,后左转,…… 
你选择信还是不信呢(信)?你理解他的指导吗(解)?你即将动身前往吗(行)?你最终到达目的地了吗(证)? 
如果,你到了那里,那么你还存在“信“与“不信”的问题吗?你需要只“信”而不“解”、亦不“行”、更不“证”的“信仰”吗? 
切勿误解佛教,切莫把佛法作为“精神信仰”、“精神慰藉”!